高标准农田建设量质齐增(“十四五”,我们这样开局起步)

发布者:xxxg发布时间:2021-11-14浏览次数:689

每日一文】

      黄河岸畔,沃野千里。“根扎得深、穗长得壮、籽抱得紧,玉米亩产有1800多斤。”山东省齐河县华店镇后拐村种粮大户赵金城算起账,“120多亩地,小麦加玉米,一季千斤、两季吨粮。”田成方、路相通、渠相连的高标准农田,是粮食丰收的底气。

  农田质量是粮食安全的根基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要建设高标准农田,真正实现旱涝保收、高产稳产。

  日前发布的《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(2021—2030年)》提出,到2025年我国累计建成10.75亿亩并改造提升1.05亿亩高标准农田,到2030年累计建成12亿亩并改造提升2.8亿亩高标准农田,到2035年,全国高标准农田保有量和质量进一步提高。

  1—9月,全国已建成高标准农田6517万亩,为“十四五”开局之年粮食丰收提供稳定支撑。

  ——增投入、强机制,建设再提速。

  “不到一年时间,田里大变样。”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种粮大户王士涛感慨,“过去渠道堵塞、设备老化。如今从源头到地头,渠道、泵站、管网一应俱全,1400多亩地浇得更及时,种地底气足足的。”

  全力落实投资,加速建设。2021年,徐州在保障高标准农田亩均投入1750元的基础上,每县再安排不少于3500万元列入财政预算,专项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提档升级工程。截至去年年底,徐州已建成高标准农田661.4万亩,占全市耕地面积的72%。

  投入机制不断创新。在山东,高标准农田建设纳入涉农资金整合的约束性任务,省级财政资金占地方配套资金80%以上。在湖南,财政按每亩600元以上安排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项预算,今年撬动金融资本、地方债券和社会资本投入将超9亿元。

  在中央投入方面,资金整合力度不断加大,多元投入格局逐渐完善。2021年,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220亿元,中央财政通过一般公共预算安排787.82亿元,同时推动地方通过一般公共预算、一般债券、土地出让收益等多元化渠道安排88亿元,支持全国建设高标准农田1亿亩。

  ——建良田、配良技,质量稳提升。

  “田好了,咱的农技农艺也得跟上趟!”在河北省邯郸市成安县,向红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曹臣良的种地方式不断升级。

  耕地提质量,种地方式跟着升级。曹臣良细数变化:泥土路变成砂石路,大农机开进田里,1700多亩玉米十来天就能收完……综合一算,每亩玉米产量1000多斤,成本节省上百元。在邯郸,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农民浇地平均节水15%、节电30%,亩均提升产能150斤以上。

  良田配良技,增粮又增效。湖南在项目区内开展智慧农业、绿色农田等建设;宁夏推进高标准农田提升、高效节水灌溉、梯田化旱作农田建设。

 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介绍,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亩均投资将逐步达到3000元左右,明确田、土、水、路、林、电、技、管建设内容,实现集水、土、气、生态条件于一体的系统工程,提高农田可持续利用水平。

  ——有人护、有人修,建好更管好。

  “哪段路容易破损,哪段渠道常堵塞,哪块低洼地总积水,我都记在心里。农田管好了,农民才能长受益。”江西省安福县严田镇综合执法队队长贺更清说。安福县明确县、乡、村、组四级网格长管护责任,每1000亩左右安排1名管护人员,确保建好的高标准农田有人管护、有人监督、有人维修。

  三分建、七分管。各地探索“有人员、有资金、有制度”的管护体制。河南省尉氏县依托种粮大户、专业合作社等,成立820家管护组织,县财政每年预算安排400多万元,主要用于机井、水泥路等维修。山东省德州市创新农田托管模式、聊城市积极推行井长制管理,各地农田管护成效显著。

  高标准农田建设高质量推进,为粮食丰收夯实产能基础。数据显示:高标准农田建成后,亩均粮食产能一般增加10%—20%,亩均节本增效约500元。到203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2亿亩,能稳定1.2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文章来源:人民网


Baidu
sogou